当前位置:100EC>媒体评论>中国商业联合会直播电商委副会长、网经社曹磊:电商就业促进面临的现实挑战与结构性困境
中国商业联合会直播电商委副会长、网经社曹磊:电商就业促进面临的现实挑战与结构性困境
网经社发布时间:2025年09月19日 08:49:10

(网经社讯)电商已成为推动就业增长的重要力量,为社会创造了大量高质量就业岗位,成为稳就业、促发展的关键引擎。阿里巴巴、京东拼多多唯品会美团滴滴携程等电商平台不仅直接创造了大量就业岗位,更通过产业链延伸、模式创新和区域协同发展,为不同群体提供了多元化的就业机会。对此,网经社组织行业专家,独家策划了“史上最多大学毕业季 电商如何解锁就业密码?”。(详情见数字经济新媒体&智库 #网经社 专题: https://www.100ec.cn/zt/dsjymm/

对此,中国商业联合会直播电商委副会长、网经社曹磊接受数字经济新媒体&智库 #网经社 独家专访

 电商助力就业面临的不足与难题

1. 人才供需的结构性错配

电商行业存在显著的“有人没活干,有活没人干”现象。一方面,大量高校毕业生和求职者寻找电商岗位;另一方面,企业却难以找到符合要求的专业人才。

课程与市场脱节:高校电子商务专业课程更新速度远跟不上行业发展。高校教材更新周期通常需要2-3年,当学生还在学习传统电商平台运营策略时,市场已转向短视频直播、元宇宙购物等新形态。这导致毕业生难以满足企业实际需求,许多学生不懂跨境支付流程、不熟悉海外仓等物流模式、不了解海外市场准入标准。

复合型人才稀缺:企业急需既懂技术、又通商业、还了解法律的复合型电商人才,但高校培养的毕业生往往“学得杂而不精”:技术岗拼不过计算机专业,运营岗竞争不过市场营销出身,法律相关岗位难敌法学人才。2025年,我国跨境电商人才缺口达400万,且未来可能会越来越大。

2. 区域发展不平衡

电商就业机会与资源分布呈现出明显的区域集中性

人才地域分布不均广东省的跨境电商岗位需求占全国22.04%,而浙江占比11.99%,位居第三。西部地区、农村地区的电商人才严重不足,制约了当地电商发展和就业吸纳能力。

基础设施差异大:东部地区电商基础设施完善,物流、支付、技术支持系统发达;而中西部和农村地区在冷链物流、网络基础设施、数字支付等方面存在明显短板,限制了电商就业机会的创造。

3. 就业质量与稳定性问题

电商行业就业形式灵活多样,但也带来了就业稳定性问题

工作强度与压力:电商从业者特别是大促期间(如“618”、“双11”),需要连续熬夜加班,工作压力大。调查显示,电商从业者离职原因中,工作压力过大占33%。

薪酬福利保障不足:尽管电商行业平均月薪达11794元(2025年数据),但仅有31.4%的受访者在过去一年中获得涨薪,三分之一的受访者薪酬“原地踏步”。灵活就业人员的社会保障覆盖也不充分。

4. 技能培训与认证体系不完善

现有电商人才培养体系无法充分满足行业发展需求

培训内容滞后:社会培训机构提供的电商课程往往侧重于基础理论和过时操作,缺乏对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跨境合规等前沿内容的覆盖。

认证标准不统一:电子商务师、互联网营销师等职业认证虽然已被纳入急需紧缺职业目录,但认证标准和内容在不同地区、机构间存在差异,导致证书公信力和行业认可度有限。

5. 政策支持与资源分配瓶颈

政府对电商就业创业的支持政策仍有优化空间。

政策协同不足:各部门、各地区的电商就业创业支持政策存在碎片化现象,缺乏有效整合和协同,导致政策红利未能充分释放。

资源分配不均:电商扶持资金、资源往往更多地流向大型电商平台和成熟企业,而小微企业、初创团队和个体创业者获取支持的难度较大。

6. 对策建议与国家可采取的措施

1. 深化产教融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措施方向课程体系更新,鼓励高校开设《智能客服系统》《跨境税务实务》等前沿课程 缩小知识与市场差距。

具体做法校企合作强化 开展“订单式”人才培养,建设电商就业实习基地 提高人才实践能力。

 预期效果师资队伍建设 吸引企业专家参与教学,鼓励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 提升教师实战经验。国家应鼓励高校与企业共同开发课程,支持企业专家到高校兼职授课,同时推动教师到企业实践锻炼。教育部和商务部可联合建设“电子商务校企合作服务平台”,为企业参与人才培养提供标准化流程和激励措施。

2. 完善职业培训与技能认证体系

强化急需紧缺职业培训:将电子商务师、互联网营销师、快递员等职业(工种)纳入职业技能培训急需紧缺职业(工种)目录,通过线上线下结合方式提供精准、高质量的培训服务。

创新技能评价机制:鼓励电商企业推行“电商直播现场+考场”的互动评价模式,在工作岗位、直播带货过程中考察评价对象技能水平。这将使技能评价更贴近实际工作场景,提高认证的实用性和认可度。

开展数字人才培育项目:针对重点群体(如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农民工等)开展专项数字技能培训,提升其电商就业创业能力。

3.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加强基层支持

实施区域对口支援:依托东部省份电子商务产业及人才优势,面向中西部及其他电商产业相对薄弱地区,展开东西合作、南北合作等多区域协作,加大产业助力及人才支持。

加强农村电商支持:实施“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完善农产品网络销售体系,支持冷链物流项目建设。培育农村电商特色品牌,讲好农产品品牌故事,推动品牌化运营。

鼓励人才向基层流动:对到中西部地区、农村基层从事电商工作的毕业生,给予学费补偿、生活补贴、创业支持等优惠政策,引导电商人才向急需地区流动。

4. 提升就业质量,强化社会保障

规范用工制度:制定电商行业劳动用工标准指引,明确灵活就业人员工作时间、报酬支付、休息休假等基本劳动权益标准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探索适合电商灵活就业人员的社会保险参保方式,推行“社保一卡通”制度,实现社保权益随身携带、无缝衔接。

加强职业健康保护:针对电商从业者工作压力大、连续加班等问题,制定行业职业健康保护指南,鼓励企业引入心理健康支持计划,改善工作条件。

5. 优化政策环境,加大支持力度

落实普惠金融政策:为电商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和创业个人提供多种融资支持,提高融资便利度。鼓励金融机构开发适合电商企业的信贷产品和服务模式。

强化就业创业服务:依托各级公共就业服务机构,为电商领域创业人员提供政策咨询、创业培训、融资贷款、补贴申请发放等“一站式”就业创业服务

 支持电商企业吸纳就业:鼓励电商企业吸纳高校毕业生、残疾人等各类重点群体就业,按规定落实企业吸纳高校毕业生社会保险补贴、一次性扩岗补贴、就业见习补贴等政策。

7.总结

电商在助力就业方面虽然成效显著,但仍面临人才供需错配、区域发展不平衡、就业质量不高、技能培训体系不完善和政策支持不充分等挑战。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政府、企业、高校和社会各方共同努力,通过深化产教融合、完善培训认证体系、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提升就业质量和优化政策环境等综合措施,进一步释放电商促进就业的潜力。

需要注意的是,电商行业发展日新月异,人工智能、元宇宙等新技术正在深刻改变电商生态和就业图景。未来电商就业政策和服务需要更加注重前瞻性和适应性,才能更好应对技术变革带来的挑战和机遇。

专家介绍:曹磊,网经社总编辑,国家发改委认定“一带一路”TOP10影响力社会智库网经社电子商务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商业联合会直播电商委副会长,中国广告协会学术与教育工作委员会委员,杭州市电子商务协会新零售专委会主任、《未来科技法学》杂志编委会顾问。20年专注于互联网媒体、电子商务、数字经济报道与研究,是我国电商重要推动者、产业互联网首倡者、数字经济智库智囊。与数百余家国内主流电商、互联网公司保持密切合作与跟踪,并担任多家国内多家头部电商上市公司、独角兽公司战略顾问和海内外多家机构投融资顾问。是我国电商互联网领域屈指可数的融理论、实践一体的务实专家,具有广泛业内影响力。屡屡担任清华、北大、浙大、上海交大客座教授,累计演讲、授课、内训几百场,政企学员遍布全国。

浙江网经社信息科技公司拥有18年历史,作为中国领先的数字经济新媒体、服务商,提供“媒体+智库”、“会员+孵化”服务;(1)面向电商平台、头部服务商等PR条线提供媒体传播服务;(2)面向各类企事业单位、政府部门、培训机构、电商平台等提供智库服务;(3)面向各类电商渠道方、品牌方、商家、供应链公司等提供“千电万商”生态圈服务;(4)面向各类初创公司提供创业孵化器服务。

网经社“电数宝”电商大数据库(DATA.100EC.CN,免费注册体验全库)基于电商行业18年沉淀,包含100+上市公司、新三板公司数据,150+独角兽、200+千里马公司数据,4000+起投融资数据以及10万+互联网APP数据,全面覆盖“头部+腰部+长尾”电商,旨在通过数据可视化形式帮助了解电商行业,挖掘行业市场潜力,助力企业决策,做电商人研究、决策的“好参谋”。

【投诉曝光】 更多>

【版权声明】秉承互联网开放、包容的精神,网经社欢迎各方(自)媒体、机构转载、引用我们原创内容,但要严格注明来源网经社;同时,我们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将版权疑问、授权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NEWS@netsun.com,我们将第一时间核实、处理。

        平台名称
        平台回复率
        回复时效性
        用户满意度
        微信公众号
        微信二维码 打开微信“扫一扫”
        微信小程序
        小程序二维码 打开微信“扫一扫”